第一階段配種后5日-妊娠50日
1,、體況管理:
此階段是背膘調(diào)整的第一階段,經(jīng)產(chǎn)母豬體況恢復的關鍵時期,。此階段以配種時母豬P2點背膘為參照,,以每日飼喂量2.7kg為基礎,。舉例:當配種時背膘低于16mm時每日飼喂量增加0.5kg,,當配種時背膘高于16mm低于19mm時,每日飼喂量2.7kg,,當配種時背膘高于19時,,每日飼喂量減少0.5kg。(制定標準前,,管理者需詳細了解豬場全群關鍵階段的背膘及生產(chǎn)情況)
2,、操作方法舉例:
自動料線:打印母豬背膘表,按照對應妊娠日齡背膘對飼喂量進行調(diào)整即可,。
人工飼喂:執(zhí)行較難,,可以先按照背膘數(shù)據(jù),對母豬在單體欄由低到高進行排序,,對于低于目標,,高于目標的用不同顏色夾子進行標記,再用三個量程不同的料瓢逐一進行加料,。
3,、提高仔豬存活數(shù)量
妊娠13日-18日是胚胎附植期,母豬應激將減少胚胎的著床數(shù)量,,因此這個階段盡量減少對母豬不必要的操作,,如疫苗注射,移動,,驅(qū)蟲等,。
4,、減少非生產(chǎn)天數(shù)
在妊娠18-24日,每日早晚兩次對懷孕母豬進行查情,,如正常返情又正好在配種周,,則直接進行配種。在懷孕25日齡,,35日齡,,分別對懷孕母豬進行B超診斷,如連續(xù)兩個配種期均空胎,,或者連續(xù)兩次返情,,則建議淘汰,以盡量降低非生產(chǎn)天數(shù),。
第二階段妊娠50日-妊娠85日
1,、體況管理:
此階段是背膘調(diào)整的第二階段,一方面,,因母豬哺乳期體損失較多,,第一階段無法完成,需在此階段繼續(xù)營養(yǎng)補充,,另一方面,,為防止母豬過肥,影響乳腺的發(fā)育,。
2,、背膘調(diào)整舉例:
母豬另以每日飼喂量2.5kg為基礎。當50日背膘低于17mm時每日飼喂量增加0.5kg,,當50日背膘高于17mm低于19mm時,,每日飼喂量2.5kg,當50日背膘高于19mm時,,每日飼喂量減少0.5kg,。
3、疾病管理:
此階段胎盤死亡高峰期已過,,并且著床已穩(wěn)定,,可在此階段進行驅(qū)蟲,疫苗注射等操作,。
第三階段妊娠85日-110日
1,、管理重點:
胎兒體重生長最快的時期,仔豬2/3的體重是在這一階段生長的,。為使仔豬獲得出生體重,,在此階段每日飼喂3.1kg。
2、疾病管理:
為預防仔豬腹瀉等傳染病,,使仔豬通過母乳獲得被動免疫,,此階段為免疫時機,如免疫兩次,,二免最晚免疫時間為產(chǎn)前兩周即妊娠100日,。
3、其他注意事項:
飼喂前需檢查所有料槽是否干凈,,飼喂時需檢查所有母豬是否都起身吃料,,飼喂后需檢查是否有剩料,如異常需記錄并報告主管,。
一餐飼喂:妊娠期飼喂方式可采用一餐飼喂,,一方面一餐飼喂操作簡單,便于執(zhí)行,;另一方面,,經(jīng)研究表明妊娠期采用一餐飼喂,擴大母豬胃容積,,可增加哺乳期母豬采食量,。
料斗矯正:每隔1月或當原料變化時,應對自動料線儲料斗或著料瓢進行矯正,,以確保飼喂量的準確,。
妊娠母豬最適宜的溫度為16-22℃,每天需記錄四次溫度(早上8:00,、早上11:30,、下午14:00與下午17:00),,并檢查溫控設備是否正常運行,。
氨氣:冬季氨氣濃度小于10ppm,應定期根據(jù)檢測結果適時調(diào)整通風量,。
風速:夏季母豬最適宜的風速為2米/秒,,夏季高溫季節(jié)需更多關注。
通風量:冬季妊娠母豬最小通風量為0.34立方米/分鐘,。
飲水:妊娠舍水流速度為2L/分鐘,,應每周全部檢測一次。